11月6日,今年以來國內規模最大的化肥行業盛會——全國磷復肥大會在南京舉辦,數百家企業參展。這一在業內有著風向標之稱的大會,從來不會讓人失望。
通過走訪主要展區,并與參展企業交流,南方農村報記者發現,今年全國磷復肥大會上有7大變化最為明顯。這些變化,雖然發生在當下,但或許是肥料行業的未來所在。
綠色智能是大勢所趨
行業展會上如何讓大家在數百家參展企業中,快速地記住自己的企業,除了顯眼的位置外,那就是有一個獨特的、響亮的、直觀的、簡潔的口號。而從這些口號中也能看出企業未來發展的思路。
像中國海油化學的“始于藍 勝于綠 恒于紅”“富島肥料,說到做到”;新洋豐的“戰略導航 遇見未來”;湖北三寧的“用科技提升生命健康水平”;祥云股份的“健康肥料 祥云制造”;云天化的“綠色科技 服務現代農業”;湖北宜化的“中國綠色增值肥料引領者”。還有:“讓營養更高效 讓作物更健康”……
無論是前不久剛舉行的肥料雙交會還是本次磷復肥大會,綠色、智能、健康被反復提及。
五年前記者參加肥料行業大會,就有企業主推綠色發展的理念,但在當時的環境下,綠色更多的只是一種愿景,甚至有人將其稱之為“噱頭”,而五年后再提綠色引領,已是大勢所趨。
功能肥時代為解決實際問題而來
有人說,傳統肥僅僅能解決的是作物氮磷鉀“基本”營養的問題,更高級的產品則是能提升肥料利用率,改善土壤環境,增強作物吸收水肥和抗逆促生能力的功能性肥料。
過去注重“營養”,如今要強調“高效”“健康”“品質”,功能性肥料更符合企業、渠道轉型發展的需求。本次磷復肥大會,功能性肥料大量出現在參展肥料企業的展位上,針對土壤改良、作物提質、肥效提升等方向,以解決肥料-作物-土壤的實際需求、問題為導向,看“病”下“藥”,為經銷商提供了更為明確的選擇方向。
功能肥/特種肥高調走進人們的視野,并非偶然。事實上,土壤環境惡化的現狀需求與種植結構的改變,都為功能性肥料/特種肥的發展創造了市場和機會,更別說它更符合企業、渠道發展高利潤大單品的需求。
差異化、專業化越來越明顯
“顆粒肥”“針狀肥”“燈泡肥”……作為一個深耕農資領域多年的“老農資人”,早已波瀾不驚。但是面對五顏六色的肥料產品,仿佛有一種發現新大陸的感覺——肥料也可以是一種藝術品。
告別了千篇一律,肥料產品的差異化越來越明顯。如果說,外觀上的差異化給記者帶來的是“震撼”,那么目不暇接的各種專用肥,帶給記者的就是震驚,除了我們常見的水稻專用肥、玉米專用肥,現場還能看到桃樹、棗樹這些小宗作物、特色產業專用肥。本次展會不少企業將各種專用肥放到了展臺最顯眼的位置,新洋豐和中國海油化學都有園藝肥料展示。
市場在聚焦,產品也在聚焦。面對大企業持續的品牌和和產品攻勢,很多中小企業選擇走差異化的道路,圍繞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專、做精。
速效+長效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知
四川美豐、拉多美、迪斯科等國內知名肥企重點展出的相關產品中我們發現,其中一個最突出的共同點就是速效加長效。
隨著氣候變化加劇以及不科學施肥帶來的土壤問題,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可能面臨各種阻礙,如何幫助作物在逆境中快速恢復長勢成為多數肥企主攻的方向,好產品也層出不窮。
企業更加務實、行業更加理性
今年的磷復肥行業大會,基本沒有企業進行浮夸宣傳,企業更多的是展示自家產品和服務。總體來看,企業更加務實,行業也更加理性。今年大喇叭、吸引眼球的表演明顯少了很多。
此外,不少企業在展示產品時,采用更輕便的充氣包裝模型,這本身就是在參加歷屆行業大會基礎上總結的經驗,也是一種務實的表現。相較于大袋的產品展示,也有企業選擇了用小的玻璃容器更加直觀地展示產品特色。
正如現場一位行業人士所說的:現在來參展的企業以及來逛展的觀眾基本都是農資圈的熟人,“大家都知根知底,夸大宣傳容易被同行笑話。”
水溶成檢驗肥料產品工藝的一大標準
無水溶不肥料,水溶性成為企業宣傳的亮點。不同于以往的水溶肥才關注其水溶性,現在無論是海藻肥,還是尿素、有機肥、復合肥,可水溶成為企業宣傳的一大亮點,這在本次大會上表現更加明顯——一些企業直接拿玻璃容器現場展示水溶效果。
正如前面提到的肥料綠色化、智能化是大勢所趨,而水溶性正是肥料向綠色、智能化發展的重要體現。為了適應高效、智能的施肥方式,高水溶將會成為越來越多企業追求的目標。
直播、短視頻越來越成熟
手機是新農具,視頻是新農活。2020年我們稱之為農資短視頻的元年,經過4年的探索,幾乎每個企業都掌握了拍視頻、做直播的手段,而且技術越來越嫻熟、裝備越來越專業。像新洋豐、西洋、拉多美等這些行業龍頭,都成立了專門的團隊做視頻運營。
團隊越來越專業、設備越來越專業、技術越來越專業、傳播手段也越來越專業。本次磷復肥會,很多企業會前就已經開始制作短視頻在抖音、快手、視頻號等各大平臺轉發,邀請新老朋友參會交流;會中像美豐、中化化肥等企業等企業自發的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,其專業度完全不亞于行業媒體。
短視頻的崛起勢不可當,現在說是“風口”可能已經晚了,但是在全網皆視頻、全民皆可主播的環境下,多一種傳播的渠道,就能多一種競爭的手段。(南方農村報記者 任亞航 王惠)